<ins id="nf15b"><dl id="nf15b"></dl></ins>
<cite id="nf15b"></cite>
<var id="nf15b"></var>
<var id="nf15b"></var>
<var id="nf15b"></var><cite id="nf15b"><video id="nf15b"><thead id="nf15b"></thead></video></cite>
<cite id="nf15b"><video id="nf15b"><thead id="nf15b"></thead></video></cite>
<cite id="nf15b"></cite><ins id="nf15b"><noframes id="nf15b">
<menuitem id="nf15b"></menuitem>
<cite id="nf15b"><video id="nf15b"></video></cite>
<cite id="nf15b"></cite>
<var id="nf15b"></var>
<var id="nf15b"><strike id="nf15b"></strike></var>
<cite id="nf15b"><video id="nf15b"></video></cite>
<var id="nf15b"><noframes id="nf15b"><menuitem id="nf15b"></menuitem>
<cite id="nf15b"><video id="nf15b"></video></cite><var id="nf15b"></var>
<var id="nf15b"><strike id="nf15b"></strike></var>
<cite id="nf15b"></cite>
<var id="nf15b"></var>

CIELab 與CIELCh的數值代表同一個顏色嗎?看完您就懂!

CIE 為國際照明委員會之簡稱,基于其建立的一套顏色體系,一個特定的顏色可以(L*,a*,b*)或者(L*,C*,h°)來表示,前一種由于簡單易懂,行業應用很普遍;而L*C*h°不太容易理解,雖然它更科學,卻應用較少。


CIE 為國際照明委員會之簡稱,基于其建立的一套顏色體系,一個特定的顏色可以(L*,a*,b*)或者(L*,C*,h°)來表示,前一種由于簡單易懂,行業應用很普遍;而L*C*h°不太容易理解,雖然它更科學,卻應用較少。現在我們介紹下其區別與聯系。

它們都是基于CIE顏色模型來設定的,這個球狀模型中顏色與孟塞爾體系有相似的分布:上下為顏色深淺變化,周向為色相變化,半徑為飽和度變化,如下圖:

基于此,我們若以三維立體直角坐標體系來定位里邊的顏色,則就是我們普遍使用的


L*a*b*顏色表征系統

其中L*表示顏色的深淺坐標,a*代表紅綠軸坐標,b*代表黃藍軸坐標,分解成兩維如右下示意圖。

這樣空間中任意一點的顏色可以用(L*a*b*)來表示。比如圖中的中R點的顏色就可以用(L1*,a1*,b1*)來表示。基于此,兩點的色差就可以用坐標差來表示:

ΔL* = L2* - L1*

Δa* = a2* - a1*

Δb* = b2* - b1*

若ΔL*為正數,說明L2* > L1*,L*越大顏色越淺,說明L2*樣品偏淺;同理,若ΔL*為負數,說明L2*樣品偏深。依次類推:

若ΔL*為正數,則樣品偏淺(不夠深);

ΔL*為負數,樣品偏深(不夠淺);

若Δa*為正數,則樣品偏紅(不夠綠);

Δa*為負數,樣品偏綠(不夠紅);

若Δb*為正數,則樣品偏黃(不夠藍);

Δb*為負數,樣品偏藍(不夠黃);

基于這些信息,配色師可以調整顏色配方,讓樣品顏色與標準更加接近。


L*C*h°顏色表征系統

L*C*h°顏色表征系統也是基于CIE系統,不過它結合了極坐標的方式來定義其中點的位置。

L*依然是深淺坐標,C*代表樣品點在a*b*平面投影點到中心的距離(半徑),h°代表樣品點在a*b*平面投影點與中心連線與 +a* 的夾角。

可見C*是距離,只有正數,正好代表顏色的飽和度(Chroma),越大說明點越靠近邊緣,顏色越鮮艷;h°是角度,從0°到360°,正好涵蓋了整個色域,h°=90時,正好位于黃色位置,h°=180時,正好位于綠色位置,h°=270時,正好位于藍色位置。

可見L*C*h°正好對應于顏色的三個屬性:明度、飽和度、色調,所以通過這些數據一下即可判斷其顏色屬性,用來表征顏色更科學。比如前面的R點,用這個系統表征為(L1*,C1*,h1°),如下圖:

同理色差計算方法為:

ΔL* = L2* - L1*

ΔC* = C2* - C1*

Δh° = h2°- h1°

同理,若ΔL*為正數,則樣品偏淺(不夠深);

ΔL*為負數,樣品偏深(不夠淺);

若ΔC*為正數,則樣品偏鮮艷(不夠灰暗);

ΔC*為負數,樣品灰暗(不夠鮮艷);

若Δh°為正數,則樣品向逆時針方向偏;

Δh°為負數,樣品向順時針方向偏;

基于這些信息,配色師可以調整顏色配方,讓樣品顏色與標準更加接近。

需要特別說明的是,Δh°使用的是角度,而其它參數都使用的是長度,那么有時很難通過他們的實際數字來判斷哪個變量影響大,所以我們一般通過一個簡單的換算將它便成長度度量ΔH*,這樣就可以與ΔC*與ΔL*一同比較了。公式如下:

ΔH* = √(ΔL*2+Δa*2+Δb*2-ΔL*2-ΔC*2)

        = √(Δa*2+Δb*2-ΔC*2)


L*a*b*和L*C*h°的關系是...?

這兩個體系坐標的關系如何呢?我們把他們放到一起來,便成下圖:

可見L1*相同,而a1*,b1*與C*正好形成直角三角形,h1°是其中的一個角,可見其函數關系為:\

C1*2 = a1*2+b1*2

tg h1°= b1*/a1*

所以L*a*b*與L*C*h°聯系緊密,它們可以相互換算。

那么使用L*C*h°有什么特別優勢呢,我們總結如下:

其與顏色三個屬性吻合,通過它更容易推斷顏色的特性。用L*a*b*時我們要通過a*b*的大小估測樣品的色相和飽和度,而通過L*C*h°可以直接獲得樣品的色調和飽和度信息。

使用ΔL* ΔC* ΔH*更容易對配方進行調整。使用ΔL* Δa* Δb*對配方進行調整時,使用的是紅綠黃藍的偏向信息,有時無法直接進行配方調整,而使用ΔL* ΔC* ΔH*則可以直接獲得配方調整方向信息。

我們舉個例子:

兩個樣品的位置分別為R1點和R2點,若以R1為基準點,則R2的偏向為:

Δa*,+ ,偏紅

Δb*,+ ,偏黃

一般樣品要么偏紅,要么偏黃,這種又偏紅又偏黃如何解釋呢?那么我們應該是在配方中刪減紅色顏料含量還是刪減黃色顏料呢?這樣很容易對配色師造成困惑。

如果用C*H*系統,則結果為:

ΔC*,+ ,偏鮮艷

ΔH*,0 ,無偏差

可以清楚看出色相并無偏差,只是飽和度偏高了。所以彩色顏料相對配比基本無需調整,根據DL*的數據統一減少含量或者添加黑或白顏料即可。

總之L*C*h°三個表征參數與顏色的三個基本屬性一一對應,只要理解其含義,無論對于顏色的屬性的判斷,還是對于顏色偏差的描述,都更加科學,使用更加方便。


講師介紹

張更建,愛色麗中國區高級應用技術經理。

畢業于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印刷設備管理專業,并獲得上海交通大學工商管理學士學位,G7專家。

2001年加入愛色麗公司,在愛色麗工作的十多年中,專注于顏色科學知識和應用的探討,主要為國內客戶提供顏色評估、顏色測量、色彩管理、電腦配色等方面的應用支持服務,在塑料、涂料、汽車、家電、印刷等行業有豐富的顏色管理經驗。

愛色麗色差儀

有問題? 需要報價? 聯系我們  400-606-5155

返回頂部
久久社区